——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——
企业宣传行业垂直网站王站长的脸比平时更红,说话带着浓浓的鼻音,嗓子哑得厉害——这感冒都好几天了,劝他歇歇也不听。可他一开口,那股子劲儿就上来了:“同学们,欢迎来到永浅3集气中心站!安全是头等大事,几条铁律,必须记牢……”声音不大,有点劈,但每个字都砸得实实在在,门口那群原本有点闹腾的学生,一下子都安静下来,竖起了耳朵。
日头越爬越高,水泥地跟煎锅似的。王站长招呼一声,带着学生队伍就往里走,我赶紧跟上。场站里这些管线设备,我们天天见,熟得不能再熟,可跟着王站长走一趟,感觉又不一样。从井口区轰隆隆的采气树,到生产区嗡嗡响的分离器,再到脱水脱烃那几个大罐子和乙二醇回收那套精密的家伙什儿,他一路走一路讲。汗水顺着他发红的脖子往下淌,那身洗得有点发白的红工服后背湿了一大片,紧紧贴在身上。站在设备旁边,王站长手指着压力表,嗓门用力扯着:“控制分离器压力是关键参数,直接影响后端脱水效果,气液分离不好,麻烦就大了!” 道理讲得透亮又接地气。我心里清楚,他这感冒,头都昏沉沉的,可一讲起技术,眼神就发亮,思路清晰得跟刚校验过的仪表一样,分毫不差。
看着这群学生围着王站长问个不停,我心想,这场景太熟悉了。从正式流程投产开始,这都第几波了?掰手指头数数:上面下来检查指导的领导、兄弟单位过来交流技术的同事、还有像今天这样来实习的学生……少说也有十几批了,在他这身被汗水反复浸透的工服里,在他这把越来越哑的嗓子里,学到真东西的人,怕是有上百了。有时候我们私下都心疼他,劝他悠着点,他总摆摆手:“人家大老远来了,不就为了学点东西?咱懂,就得讲清楚。” 这话朴实,可分量重。
学生们被王站长的劲头彻底点燃了,问题一个接一个蹦出来。王站长呢?只要你问,他立马停下,转过身,凑近了,沙哑着嗓子给你掰扯,非讲到对方眼睛亮了、点头了才罢休。烈日当头,他那有点破锣似的、但异常执着的声音,混合着压缩机低沉的轰鸣、管道里流体奔流的嘶嘶声,在我耳边响着。那一刻我忽然觉得,在王站长的声音里,场站好像真的有了脉搏,在有力地跳动。
参观结束,学生们围着王站长,七嘴八舌地道谢。王站长脸上是藏不住的疲惫,嘴角都耷拉着,可笑容特别真,挥着手目送他们离开。我站在他侧后方,看着学生们一步三回头地走出大门,再回头看看王站长,阳光刺眼,他那并不高大的身影,却像一棵深深扎进这片钢铁土壤里的老树,风吹不倒,日晒不蔫。
学生们走了,场站的机器声似乎更响了,我默默走过去,递给他一瓶水:“站长,喝口水润润吧,嗓子都这样了。” 他接过去,拧开灌了一大口,抹了把脸上的汗,看着那些轰鸣的设备,没说话。但我懂,他心里装着这片钢铁世界,也装着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。(川西北气矿简阳致密气运维项目部张雷蕾 张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