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四驱”巡检:用脚步丈量安全的12.8公里

来源:中国企业报道作者:时间:2025-09-05 15:29:06
  凌晨五点半,天际线刚透出一丝微光,沉寂的场站被一声利落的呼唤打破:“小冉,出发!趁凉快,抢时间!”驾驶员小冉早已整装待发。站长何强快步上车,鼓鼓囊囊的双肩包沉甸甸地压在肩头,勒出深深的印痕——那是他的“移动堡垒”:矿泉水、压缩饼干、应急灯、检测工具,一应俱全。他拍了拍背包,目光坚定:“这可是咱巡管的底气,安全责任,背在身上,更扛在肩上!”

  车辆抵达起点——1号阀室。今天的目标是高龙清管站,全程12.8公里。昨夜暴雨的痕迹犹在,空气湿黏,脚下的泥土吸饱了水分,变得泥泞不堪。何强一脚踏下,泥浆瞬间漫过鞋帮,每一步都伴随着“噗嗤”的声响,在寂静的晨野里格外清晰。“今天路难走,穿林子、爬坡坎,我得仔细点,你在终点多等会儿。”,他回头叮嘱小冉,随即转身,义无反顾地融入了蒙蒙的晨雾之中,开始了守护能源生命线的日常“体检”。

  行至两公里,朝阳喷薄而出,湿漉漉的地面蒸腾起氤氲白气,何强背包上的反光条在烈日下灼灼闪耀。他突然驻足,俯身拨开半人高的杂草,蹲下身子,指尖精准地拂过冰冷的管道连接处,仔细探查:“昨儿那场大雨,管托可得稳住了……”,确认无误,他才直起身,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。

  前方,一片密林环绕的坡地旁,一道近5米高的堡坎紧邻着管道延伸——这是暴雨后风险最高的“哨位”。何强立刻进入“战斗状态”:先仰头审视,堡坎墙面水泥勾缝在强光下纤毫毕现;继而俯身,指关节沉稳地叩击墙体,凝神细辨着每一丝回响;接着沿堡坎底部缓缓移动,目光如精密雷达般扫过每一块砖石。拐角处,一块基石的边缘,一道约10厘米长的细微裂纹映入眼帘,缝隙中还嵌着新鲜的泥土!他迅速蹲下,手指沿着裂纹走势轻触探查,再用力推试石块的稳固性。确认是表层开裂未及根本后,他利落地清理掉周围浮土,掏出手机精准拍照取证,在随身携带的巡线日志上工整记录下精确位置和尺寸。“虚惊一场,表皮伤,根基稳!”他松了口气,起身时,膝盖在泥地上留下了浅浅的印记。

  日头高悬,何强的裤腿上,泥浆已被烈日烤成硬邦邦的铠甲,汗水却如溪流般顺着脸颊、脊背滚落,将厚重的工装浸透。他卸下背包,拉链声中,瓶身滚烫的矿泉水被取出,仰头灌下几大口“温水”,他抹了把汗,再次挺直腰板,迈开步伐,背包的重量虽减,但脚步因累积的疲惫和湿滑的路面愈发沉重。

  当暮色四合,何强终于抵达终点高龙清管站。背包里的两瓶水早已见底。坐进回程车的瞬间,一声如释重负的长叹响起,疲惫的嗓音里透着磐石般的踏实:“今天这条线,堡坎没垮,管道无裸露、无悬空,安全可控!”话音未落,他已翻开日志本,笔尖沙沙作响,郑重写下:“管线状态良好,生产安全无忧。”

  回到站里,食堂尚有余温。“多亏起得早啊!”何强笑着坐下,却顾不上吃饭,先猛灌了两碗冰凉的绿豆汤。那身工装上,汗水反复浸透又被烈日晒干的斑驳痕迹,深浅交错,宛如一幅无言诉说着辛劳与责任的“扎染”杰作。

  面对旁人对巡线艰辛的不解与好奇:“强哥,一个人巡线遇上陡坡滑道,没帮手可咋办?”他总是豁达一笑:“那就启动咱的‘四驱’模式呗!”短暂的愣神后,听者总会会心一笑——这轻描淡写的“四驱”,正是他手脚并用、全力攀爬时,将艰辛化为力量的独特密码。

  凝视着他那饱经风霜却始终豁达的笑容,敬意油然而生。这风雨无阻的12.8公里,何止是脚步的丈量?它是暴雨冲刷下泥泞中的寸步不让,更是烈日炙烤里执着前行的滚烫忠诚。“何强们”用坚实的脚步,在广袤的大地上,续写着新时代石油人最质朴也最动人的精神篇章。(川西北气矿简阳致密气运维项目部张雷蕾  张静)

\

中国企业报道

上一篇:圆满完成世运会天然气保供任务

标签